挥雨@地平线

我有我心底故事,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

[置顶] 我的英伦足迹(留学日记)

[置顶] 我的博客目录

[置顶] 我的行万里路(旅行简历2005年版+游记图片)

英格兰Guildford的花儿 [组图]

春暖花开,上一些花儿的照片。Guildford是伦敦南部的小镇,物价却比伦敦还贵,因为很多富人搬到这里来了。去年9月在伦敦开年会,周末来这里访友,一起在英格兰的乡村漫步了一天。



[栖息谷夜谈] 妥协,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今天在栖息谷看到的一篇博客《》谈到“妥协的智慧”使伟大的美国宪法得以诞生。不禁想起我曾经在栖息谷转贴过的一篇我很喜欢的关于“妥协”的文章。

“妥协”在英语里是一个褒义词,而非贬义。“妥协”意味着为了争取双方都认同的结果而做出的让步,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积极行为。妥协的英语是:compromise,前缀com是“共同,联合”的意思;promise是“承诺、许诺”。所以在英语里提到妥协时是好事情,因为找到了大家都可以承诺的方案;而在中文里妥协常常意味着“被迫”、“无奈”,甚至是“屈辱”。从对“妥协”这个单词的不同解读,多少可以折射出中西方社会心理和文化的一些差异。

请看这篇佳文:

风雪中的花儿 <隆冬德国小镇行系列>




风雪中的花儿,尤其动人

彩虹伴我扬帆起航 <苏格兰Tiree岛系列>

复活节将至,想起去年复活节的Tiree岛之行,翻出几张照片上上。



彩虹伴我扬帆起航

[英伦点滴] 在苏超感受英国球迷

去年9月,因为杜威转会凯尔特人队,于是去凯尔特人主场看了一场苏格兰超级联赛。凯尔特人是苏超的超级强队,类似于曼联在英超的地位。虽然苏超不算是欧洲顶级联赛,但是由于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都是凯尔特人种,所以在爱尔兰和苏格兰,凯尔特人队拥有大量的球迷和影响力。如爱尔兰国脚、前曼联队长基恩就是凯尔特人的球迷,这也是他去年离开曼联后选择了凯尔特人的原因之一。,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我之前有帖子详细介绍了。文中没有提到的,让我感受最深之一的是球迷对球队的支持。凯尔特人队这次的对手是Inverness队,实力强弱分明,整场比赛基本上都是凯尔特人压着对手打,然而一直球运不济,尤其是上半场,凯尔特人队的前锋浪费了无数黄金机会。换了是中国队,面对弱队,有这么多黄金机会还久攻不下,这个前锋估计要被球迷骂死了。有意思的是,在这场比赛里,每一次凯尔特人队的前锋错失良机,全场一阵惋惜声后马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有点耐我寻味,我想掌声意味着表扬,可明明踢得那么臭,空门都没射进,还表扬什么呢?恩,也许是在说,即使没有进球,但创造了这样的黄金机会也是应该表扬的。同时,也有鼓励的味道,已经离进球很近了,再加把劲!如果我是那个前锋,在错失良机后听到的不是责怪,却是鼓励,能不加把劲吗?!

Inverness是苏格兰高地的首府,离格拉斯哥300多公里,这次前来支持球队的球迷的人有数千名,占据了一个看台。可在一个容纳数万人的座无虚席的客场,这几千人是少数。然而人少并不意味着没有气势,我的位置就在客队球迷旁边的看台,整场比赛他们都在不断地给自己的球队呐喊,有的时候声响比几万人还大。当然,这种时候,另外几万主队球迷会毫不客气地大喊起来把这几千人的气焰压下去,呵呵。

怀念“哥哥”张国荣

今天是“哥哥”张国荣的忌日。上一首他的歌,纪念这位永远年轻的“哥哥”。



[98西藏行] 藏族人物 [组图]

受到大家鼓励,继续上西藏的人物照。



摄于西藏仲巴。这位老人,扎着小辫,虽然戴着帽子,阳光照射在黄土地上映亮了他的脸。据说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才会左耳佩戴耳环。耳环上的是藏族人民最爱的绿松石。这张照片美中不足的是,按下快门时正好有位小伙子从房子里面出来。

[98西藏行] 草原的儿女

最近没空写博客,只好上图片来保持更新了:)

,我自己也是,哈哈。我觉得,人物照远比风景照耐看。风景如画,可看多了就多少有些审美疲劳。而人物,可看的细节很多很多,从神情、眼神、肤色、皱纹、脸型、发型,到衣着饰品、首饰、手饰、发饰等等。每一样东西都反映着人物的民族、文化、心理状态等等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一张照片都是充满了各种独特的细节。以下的照片摄于西藏阿里的帕羊草原,我们在这里住在藏族牧民的帐篷里,度过了两日一夜。

[周末上图] [98西藏行] 喇嘛众生相(有帅哥,哈哈)

标题说有帅哥明显就是为了骗点击,不过既然进来了,也不妨评点一下以下的老中青少喇嘛,你觉得那个比较帅,呵呵。


摄于拉萨的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也是拉萨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寺院。以每天下午的“辩经”活动著称,吸引很多有人来旁观,其实绝大部分游人都听不懂他们在辩什么,一是凑热闹,而是看他们辩经的场面也很生动,提问题的人站着做进攻状,回答的人坐着做防守状,挺有意思。“辩经是佛学用语,即出家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采用一问一答,一问几答或几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它是喇嘛们学习佛经的一个方式。”()

全民参与的节日——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今天胜利完成了厦门马拉松10公里的项目,官方计时表成绩59分钟,减去起跑延误的5分多钟,实际成绩为54分钟。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活动,有几点较深感受:

全民参与,群众运动
这次厦门马拉松共有2万多人参加,分设了全程(42公里)、半程(21公里)、10公里和5公里项目。分设了不同级别,使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不再把马拉松看作是运动员的专利,而今天认识的几个一起跑10公里的朋友都说,明年打算跑半程,后年跑全程。这次专程从北京飞来参加的辉龙也告诉我,北京马拉松参加的人会专业一些,但全民运动应该才是最终目的。

[98西藏行] 在塔尔寺遇到的苦行僧




塔尔寺,藏传佛教黄教宗师宗喀巴的诞生地,不经意中碰到了这位苦行僧正转着转经筒慢慢地地往外走,一眼看到他就把我的目光牢牢吸引,他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质,让我联想起“罗汉下凡”。连忙过去征询是否能给他照相,语言不通,但他马上就明白我的意思,停住脚步,凝视着我,手中转经筒仍在转动,于是有了这张让我爱不释手的照片。

[旧文重发] 读《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的收获

注:,重翻出来贴贴,是为了作为主管的自己,常常问问自己书中的这12个问题。实际上,我觉得这本书最有价值的也就是这12个问题,其他内容是在论证这12个问题是如何得出以及其重要性。所以如果你比较忙的话,这本书不用看了,看我这篇文章就够了:P


这本书去年刚出版时我就买来看了,感觉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书中提到的十二个问题。作者称,这十二个问题,是评测一个工作场所的优势的最简单和最精确的方法。

[98西藏行] 神山惊遇彩虹

没有空写博客,就上片,呵呵:)



风雨欲来,行色匆匆,忽然司机多吉急煞住车:看啊,神迹!此时一道长虹划过灰暗的天空,大地金黄,而远处的神山却和往常一样,不动声色。

没有安全感的广州

最近广州闹得满城沸沸扬扬的新闻是这一则:。这辆36吨重、超载两倍,在高架桥上坡转弯处超速一倍多的泥头车,失控把一辆满载乘客行驶中的公交车压成菱形,6死20伤!有一位老奶奶“不顾老迈之身,用脊背挡住泥土,将啼哭不止的孙女紧紧抱在怀中,婴孩这才幸免于难。据悉,该名老者年过六旬,由于身受重伤,目前已入院急救,而婴儿年仅一岁,幸无大碍。”听着这样的故事,再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心里很难受很难受。政府的职责何在?,个别主管领导迁就违规车辆,导致无牌无证的“野鸡车”时有出现。其后一批官员被免职,,然而这就解决问题了吗?如果说中国现在还是转型社会,很多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出了问题才有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可我印象中广州的泥头车已经不是第一次闯祸了。若干年前,就有一辆泥头车为了逃避摩托交警的检查要求,加速逃逸,把交警卷入轮底身亡。还要有多少人民的血才能换来和谐社会呢?

由于工作和留学的原因,我最近两三年在广州的时间都不长,这次回国回到广州后,马上就接受了家人和朋友多次的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各种注意事项。比如在街上如果手机响了,不要马上接,看附近有没有超市商场或小店之类进去接,因为路上抢手机的人实在多。一个经典故事是,有个人一边打电话一边走去马路边打的,呼的一声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把他的手机抢了,他气得指着远去的车大骂,还没骂两句,又呼的一声,第二辆摩托车飞驰而过,把他手里提着的电脑包给抢走了。所以在路上走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摩托的声音就要小心。还有,有的抢包的贼人还带着刀,抢你的包你要是不放手就砍你的手。听着就恐怖!

刚刚知道,又一位朋友的手机被抢了,在论坛里发了:

生活可以这样——记在巴塞罗那偶遇的一个香港人

刚刚又收到了Penny发自西班牙Granada城的email,基本上每两三周左右就会收到他的来信。Penny是我去年12月在巴塞罗那旅行的时候偶遇的,当时我和同学Hayson两人刚从原奥运主会场出来,沿着路边的林荫路走去汽车站,由于是郊区,路上的人很少,迎面走来一个背着包个子不高的亚洲面孔,我们便下意识的跟他打了个招呼,他也热情的回应,一问之下,原来他来自香港,聊了两句粤语+普通话,大家马上亲近了很多。一聊之下,他竟然已经来欧洲旅行了5个月了,背着个吉他一路以卖唱的收入支持他的旅行。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捷克、意大利一路走一路唱着过来。我问他的目的何在,他说他是玩音乐的,希望通过这样的经历去了解文化和获得灵感写歌,而且这次来到西班牙,准备停留6个月,找老师学习正宗的西班牙吉他。听着就让我肃然起敬,让我想起了黄家驹,觉得香港乐坛原创力量的生命力还在延续。

我问他一般唱什么歌?
粤语歌啊,有我自己写的,别人的歌以Beyond的为主,因为是香港原创的啊,其他的香港流行歌大量都是改编日本和西方的。

[98西藏行] 阳光般的笑容



阳光下,这个小女孩展开纯金般的笑容,多么珍贵!或许她不能象别处的小孩那样生活优越,但是她已感到满足幸福,并且把它分享给阳光下的每一个人。

生活是一系列冲刺,还是一场马拉松?读《精力管理》


生活是一系列冲刺,还是一场马拉松?这是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著的《精力管理》书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让你马上回答,请问你的答案是什么?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生活当然是一场马拉松。然而,书中的观点却相反:

工作、运动、厦门马拉松、精力管理

,我开始了在厦门的工作,帮助新公司把业务模式的架子搭起来。

报了名参加3月25日的厦门马拉松赛的10公里项目,旨在参与,同时也让自己恢复运动。回国之后这两个月只是打了两场羽毛球和踢了几场球,平时就没有动了。于是上周四为长跑开始训练,下午去旁边教育学院的足球场跑了十个圈,慢跑,感觉还好。跑完了看到有人在踢球,还想去踢两脚,但想到刚开始恢复运动,还是不要太任性。果然第二天起床两腿酸胀,走路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接着晚上去踢了一场5人足球,很激烈。4支球队跟场,打擂台的形式,输的下场。刚开始时我状态大勇,连进几球,后来我们连着几场都被对手很快进球,灰溜溜地下场。后半段时,我们5人再一鼓作气,赢回了几场,有点意犹未尽。踢完球,兵兵打电话给我,说第二天去鼎湖山爬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周六去了肇庆,不过由于出广州城时高速公路堵车,我们中午时分才到肇庆,临时决定不去爬山,改去砚洲岛。在西江边美食了一顿鲜美无比的白灼河虾和清蒸鱼后,我们每人花了3毛钱的过渡费坐船抵达砚洲,大概走了一小时,租自行车骑了两个小时。砚洲的民风朴实,当地人主要还是以务农为生,因为包公祠的缘故也开发了旅游业。

昨天收拾行李来到厦门,在飞机上,看完了《精力管理》一书,其中提到,“压力不是我们生活中的敌人。相反,它是我们成长的关键。为了增强肌肉的力量,我们必须系统地对它施加压力,消耗超出一般水平的能量。这样做实际上会导致肌肉纤维出现极小的撕裂。一次训练结束后,会累得什么都干不了。但是给肌肉24-48小时的恢复时间,他会变得更强壮并能更好地经受下一次的训练。”

推荐一个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的电视节目:广州电视新闻频道《新闻日日睇》

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每晚黄金时间有一个节目《新闻日日睇》办得非常好,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我很喜欢看,在广州的收视率也很高(具体数据我也不太清楚,但身边很多人都看)。就拿今天的节目内容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

节目分四部分:

1、陈sir读报;

你的目标是:黑腰带!

前些天看了这篇好文章:

作者谈到目标的重要性,让我很受触动。很多道理很容易明白,但需要常常提醒。

[quote]
分页:[«]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Powered By

Copyright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