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雨@地平线

我有我心底故事,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

[置顶] 我的英伦足迹(留学日记)

[置顶] 我的博客目录

[置顶] 我的行万里路(旅行简历2005年版+游记图片)

2008年1月读书目录与短评(下)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1月份共读了十本书,上回已谈及了五本,这回继续谈剩下的五本。分别是:
、、、、。

前面三本都跟英国有关系,皆因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对相关话题更感兴趣,而回来后现在读更多关于英国的书是为了能让自己对那个国度和自己当时的体验有更深入的理解。就如我第一次去西藏前,对西藏的理解很浅,停留在别人的文字里。在那里旅行了四十天回来后,一下子有很多很强的感受,但在这些感受渐渐平淡的时候,再看了更多的关于西藏的书,这种结合曾经历过的体验的“反刍”,那段经历对自己所带来的影响是越发深远的。西藏所给我的一切是需要我一生去消化的,英国也如是。

《公共广播服务的神话:英国广播公司解读》书评



,这是一本关于BBC的书。

当我06年初离开英国前,我的一位老师邀请我和另两位中国学生参加她家的圣诞家宴,席间谈起对英国的感受,我说我喜欢上英国了。老师的丈夫接着问我:那你最喜欢英国的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媒体。英国所拥有的BBC、FT(金融时报)、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等等都是极具全球视野和公信力的媒体。BBC当然是其中第一位的。

恭祝各位朋友新春大吉!



鼠年到!新春到!衷心恭祝各位朋友新春大吉!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做生意的财源滚滚、当官的平步青云、工作的事业有成、读书的学业进步、炒股的牛气冲天、有情人终成眷属。。。总之大家都心想事成!

【转贴】几天来在广州火车站做志愿工作的真实感受


警察接过人群中传出来的不舒服的婴儿。南方都市报记者 刘可 摄

很少在自己的博客全文转贴文章,这一次忍不住了,转贴这一篇在天涯论坛的广州火车站志愿者的实录,以及相关的跟贴。向所有面对这次天灾做出努力和贡献的人们致敬!

2008年1月读书目录与短评(上)

2008年的第一个月一共读了10本书,按这样的速度今年读100本书的目标应该不太难实现。
其中最值得推荐的当然是丘彦明的


天寒地冻,祝愿在回家路上的人们平安



广州最近这一周很冷,天寒地冻,我在家里都冷的要穿上羽绒衣,更何况在广州火车站冒着寒风冷雨彻夜等待的人们?

请看广州电视新闻频道G4的报道:

中国:尚待成熟的国家



这个标题来自于FT中文网专栏作者许知远的一篇文章:,刚刚看完很是感叹,忍不住上来博客推荐一番,上图是许知远的照片。

这篇文章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张斌事件说起,进而从胡紫微的“受害者”心态,引出我们国家不正也“深深地被一种受害者情结所困吗”?我节选了部分片段如下:

我2007年读过的书

用一个程序统计了一下自己2007年在豆瓣上标识读过的书,统计完吓了一跳,怎么有114本书那么多!仔细看看,原来有不少是以前看过的,2007年期间补登到豆瓣上的而已,减去这29本,居然还是看了85本。

具体的书目在这里:
(我的博客居然不认识这个程序生成的代码,只好发在space里了)

史上最忙的12月杂记若干


说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忙的12月,是因为有不少工作任务,也是为了表达我此刻心里的压力,并未真正去一年一年的考证。目前手头有三个项目在收尾,还在做一个项目的建议书。

正在武汉的酒店里,再过几个小时飞北京。这个月很忙,本来想留在武汉过周末,加班,让下周的压力不要太大。不过愿望是美好的,但实际上的成效不大。为了准备上周四、周五的两场演讲,连续一周的高效率工作,状态不错,误以为这种状态能延续到这个周末,事实又一次证明了精力管理的重要,还是要有张有弛。

回答问题

被依然点名,回答问题。

1. 有没有想过如果以后结婚对象不是现在的恋人,会是啥感觉? 
我结婚了。
结婚前,如果想到没有结果,会很难过。

NHK纪录片《激流中国》第五、六集下载《民告官-土地攻防战》《西藏.圣地求富》

文章已隐藏,请先登录

推荐NHK纪录片《摇曳的童心:中国浪潮下的缅甸寺塾生》下载



NHK纪录片:《摇曳的童心:中国浪潮下的缅甸寺塾生》

昂屯和吴南标是两个出身穷苦家庭的缅甸少年,他俩就读于寺庙依靠香火钱维持的免费学校。正是大量的这些寺塾使缅甸这个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的国民识字率非常高。这个纪录片正是通过这两个少年的故事来折射缅甸社会的现状。

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河畔的家》NHK纪录片“72小时纪实”主题曲《川べりの家》

第一次听到《川べりの家》这首歌是在NHK系列纪录片“72小时纪实”里,这个纪录片选取某个特定地点连续拍摄72小时,再浓缩成30分钟的纪录片。取一个社会角落日常生活的断面,感受每一个瞬间的珍贵。在拥挤的人群中,旋律响起,让我很是触动:

人越长大 
越容易掉眼泪
是因为一直相信一个人可以活下去 

推荐现代瑜伽圣经《瑜伽之光》



《》的封面上印着几个浅颜色的字“现代瑜伽圣经”,作为初入门的一个瑜伽学习者,我深以为然。这是一本被称为瑜伽史上的经典名著,被翻译成19种文字出版,把瑜伽向全球全面介绍瑜伽的练习方法,作者艾扬格更是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美国时代周刊,2004)

除了图文并茂的讲解,最让我喜欢的有两点:

即日散记

心情不太好。

清晨醒来的时候,才感觉到腰酸背痛。昨晚去踢球,热身不够就上场了,期间小腿还稍稍地抽了会筋,进了不少球但感觉状态不是太好,主要还是体力问题,力不从心。有一段时间没有踢球了,躺在床上想了很久也想不起来上一次踢球是在北京还是上海,估计是三周前的事情了。自从上周回广州后,只去打了两次羽毛球,就没有了运动。

昨晚我和肖军俩人光着膀子各自殿着自己隆起的肚子在足球场边歇气时,感叹着时光飞逝,身体已不复当年。这帮兄弟在一起踢了6、7年的球了,我和肖等人从二十多岁踢到现在三十多岁,期间不断的加入新力军,也有人渐渐隐退。现在他们还保持着一周两踢,周三晚和周日下午,而我在北京上海四处找机会踢球。

苏格兰冒尔岛Isle of Mull一日游(组图)

今年7月借去伦敦开会的机会,杀回苏格兰与好友们过周末。苏格兰著名华人劲量王阳光小妞为此安排了一个连续奋战30余小时的日程安排,我下午一下了火车就被接去晚饭腐败,然后驱车往数十公里外的海边小镇参加苏格兰舞会,晚上一点半结束后驱车返回格拉斯哥,洗澡、宵夜、聊天后凌晨四点十数人又出发,前往苏格兰西海岸小城欧本Oban,赶早上7点的渡轮出海往冒尔岛Isle of Mull,然后爬海拔966米的摩尔山Ben More,下山后驱车一小时到渡口坐船出海看火山遗址地貌,回来后再驱车一小时到另一个渡口坐渡轮回到Oben,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后再慢慢开车回格拉斯哥。

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冒尔岛一天的照片,我的相机没电了,大部分引用了其他朋友的照片,主要是老廖、冬冬等人拍的,混淆了不知道是谁拍的,就不一一注明了,原作者不要打我,哈哈。

客居上海片段之——我有个梦想


客居上海做项目,用脑较多,累了去按摩是很好的放松和休息。我住的酒店对面有一家开张不久的按摩会所,比较正规,没有藏污纳垢,按摩手法也不错,于是成为常客。

常给我按摩的是一个叫小丽(化名)的小姑娘,老家是安徽的。第一次她问我要按摩多久,疲惫的我说一两个小时都无所谓,她说按摩是第一个小时最解乏,一个小时就差不多了。这样不想着办法拖时间而坦率的按摩师我还很少见。后来发现小丽的性格就是这样直肠直肚、心里藏不住话的,这样的性格没有隔夜仇,整天乐呵呵的。有两次她不在,我也试了别的技师,还是她的手法比较好,很少偷工减料,于是每次都找她做。

我能!——世界上最强的父亲



今天在Youtube上看到了一段很让人触动的视频,一位父亲,带着他脑瘫的儿子,完成游泳、自行车、跑步的铁人三项,以及获得大学学位。

难忘的画面一:

伦敦奇特而壮观的红绿灯

这次在伦敦住在著名金融城Canary Wharf附近的朋友家,话说这天晚上Gordon开车送我回家,快到我住的地方了,这时抵达一个环岛,猛一下看到无数红绿灯在闪动变幻,原来是一个四面八方、上上下下、参次不齐的装满了红绿灯的柱子,我一下傻了,天啊,到底看哪一个红绿灯啊?



爬摩尔山Ben Moor前的集体照

最近项目接近尾声,忙于写最终报告,没有空写博客,发一张上月底在苏格兰和朋友们爬山前的集体照,看到大家可爱的面庞就能想起那些快乐的时光。更多的照片和文字等项目结束后再陆续发上来吧。


可能是分辨率的缘故,请点击图片放大看
分页:[«]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Powered By

Copyright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