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9日
我很尊重每一个人的爱国情怀,但我也很厌恶这样神圣的爱国情怀被政客所利用。
当314西藏事件发生时,这些政客不是反省少数民族政策,而是挑动汉藏老百姓之间的仇恨。
当国外批评这个政府时,这些政客用国家来做政府的挡箭牌,利用自己一手把控的媒体告诉人民,这是外国对中国人民的侮辱,利用人民神圣的爱国情怀,去挑动人民和全世界的仇恨。
我们抗议美国政府的时候,什么时候听美国政府说过这是对美国人民的侮辱?
【点击阅读全文】
2008年4月17日
这两天不断的接到MSN好友好意提醒我加红心+China。
我不愿意加,因为在中国大陆,在大家的意识中,国家和政府和党的概念都是混淆的,而我爱国爱人民,但谈不上爱D和爱ZF,所以我不愿意加。
【点击阅读全文】
2008年4月17日
数年前曾经跟一个朋友聊天,对于欧美政府和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指手画脚行为,他的感觉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正如我们普遍中国人的心理:我们中国人的事情,我们 自己解决,用不着你们外人在这里指手画脚。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目前的体制决定了政府是很难透明化的威权统治,媒体更是被严格控制,如果没有外来的舆论或者 政府压力,可能我们的政府就更是为所欲为。他在深圳当律师,可能对于政府的缺乏约束的感受比我更深一些。
回头想想,中国政府这些年在人/权和民生等各方面的进步,外来的这些压力是否还是有些用的呢?
【点击阅读全文】
2008年4月14日
选摘:
西方媒体全都在造中国的谣,这个神话我从来就不相信。这是一个多元、竞争和自由的世界,任何一家媒体都可能偏离真相,但是不能太多太久全体一致地 偏离真相。因为那些接近真相的媒体,会因此而赢得更多的credit,赢得媒体市场的竞争先手. 这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没有垄断,更不要说是政府的垄断了。美国政府除了美国之音,是被立法禁止控制任何媒体的,那是美国人民对政府权力的警惕,禁止政 府利用纳税人的钱去左右舆论,误导民众。你要是说整个西方媒体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妖魔化中国,谁能做得到呢?那不过是说明你在倒立着看这个世界,所 以才看到整个世界都是倒立的。
。。。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中间,有的人身在中国,有的人身在海外,有的人已经学成归国。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中国都是我们梦魂萦绕的故乡。我们深爱我 们的祖国。这种爱,源于血缘,源于我们在那片土地上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源于我们童年和青春在那里的所有故事和梦想,源于我们的生命在那里所经历的一切酸 甜苦辣。这些生命的经验,已经融化为我们的血液,渗透进我们的骨髓里,再也无法消除。
但是,作为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这种爱已不复有我们前辈们的狭隘。这种爱,不再是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竖起的幡旗,不再是愚民在图腾祭坛上的 牺牲,不再是封闭的国度里的盲目自大和排外狂热,不再是消灭异己的思想武器。这种爱,不过是象亲情友情爱情一样,是人类普通感情的一种。凌驾于这种民族之 爱之上的,是我们超越于国家种族的人道情怀,和捍卫公民权益的坚定信念。
我们不崇拜任何图腾,不管这个图腾是党,还是祖国、民族,或者人民。人的生命、权利、尊严和对自由幸福的追求至高无上,这一原则构成我们对世界和 人生的一切看法的出发点;我们反对任何党派或者政府以国家的名义蔑视和践踏公民的尊严和权利,也反对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以人民的名义蔑视和践踏少数人的尊 严和权利。
我们坚定地认为,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中国人。我们的出生地、我们的皮肤和头发的颜色,并不构成我们对某个民族无条件忠诚的条件。如果一个人, 他具有良好的为人品格、真诚的人道情怀,那么不管他是哪一个国家的人,属于哪一个种族,我们都愿意尊重他,和他交朋友;但是如果他对他人的生命、权利和尊 严毫不尊重,并且时时以国家民族的神圣名义去随意加以践踏的话,我们将耻与为伍,哪怕他是与我们同文同种的人!”
【点击阅读全文】
2008年4月7日
2006 年, 达-赖-喇嘛在印度举行时轮金刚灌顶法会,他在会上批评当今藏人喜好皮草的虚华作风不仅庸俗,而且有违佛教义理。几天之后,西藏各地就有人纷纷公开焚烧价格高 昂的豹皮外衣狐狸帽子。当地官员大为震怒,认为这是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藏独分子的精心运作」,然后下令藏人要重新穿上皮衣,因为它们证明了党的德政使大家 过上了好日子,甚至以穿不穿戴皮草来检证大家的「政治觉悟」(关于这次事件的详情,可以参见西藏作家唯 色的《看不见的西藏》)。
这桩近乎闹剧的事件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北京为何在国际民间外交的战场上占不去达兰萨拉的上风,二是流亡在外的达-赖-喇嘛为什么在藏人心目中仍然享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先 谈第一点。现在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胆敢得罪中国,承认西藏流亡政府的地位。但是在民间社会的层面上,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对大部分西方人而言,达-赖-喇嘛甚 至可能是位比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还要受欢迎的宗教领袖。达-赖-喇嘛极少谈及本笃十六世关心的堕胎和「性泛滥」等很容易被人批为保守的议题,他的主题一直是和 平、宽容、理解和慈悲,所以就算不能赢得所有人的支持,至少也没有多少人会对他有恶感。
为 什么每次西藏出事,每次有藏独的集会游行,我们都会看见一大群演员、名流、作家和知识分子站出来支持他们?相反地,支持中国政府的「国际友人」这时都到哪 里去了呢?对很多人来说,达-赖-喇嘛代表了一套美善而完整的价值观,他对西藏的种种诉求则符合了当今人权观念的整个论述。再赤裸点说,大家会觉得声援达赖喇 嘛是为了「义」,给中国面子反对分裂则是为了「利」。
【点击阅读全文】
2008年4月5日
最近工作很忙,但在稍稍空闲的时候看到西藏事件的相关文章,心里就堵得慌。我为我深爱的雪域高原发生的暴力而感到难过,也为民族间深深的误解和那些偏激狭隘的大汉民族主义而感到无力。
但无论如何,西藏问题不敢随便写,如果一旦为“暴徒”说话,或者同意西方媒体和ZF不同的观点,就很容易引起周围朋友的公愤。“西藏问题好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朋友,爱人之间感情的试金石。--中国人好像特别不能容忍和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人”(》)
然而今天在为了完成飘飘同学的约稿——写川藏路游记时,实在难以绕过西藏这个话题,其实近期已经有很多好文章,我整理了这些文章罗列如下,只为那些愿意听听不同观点的朋友而做,而不愿卷入“是非”的讨论。
收集整理这些文章的摘要,必然带有我个人的倾向性,我不是客观的,我也认为没有任何媒体和个人是完全客观的,当然也包括正在读此文的你。正因为这样,有不同角度的观点尤为重要,而不是只有唯一正确的声音和所谓的真相,让我们脑残。
【点击阅读全文】
2008年4月5日
如果占据多 数的汉人把少数民族当作被解放的奴隶来看的话,解决这个问题是没有希望的。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这次动乱无论如何,至少说明少数民族政策的失败。我们未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宗教和生活方 式。
西方与东方,藏人与汉人之间的误解和怨恨,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遮遮掩掩、缺乏透明度和获取信息的渠道。
(西方)媒体并没有夸大其词。如果 对于此没有丝毫报道,没有人观察究竟发生了什么,那才真正是破坏性的。
是否可以邀请他们到中央电视台谈谈他们是怎么想的,而不是简单的认定他们是不法之徒。我 不禁要问,为什么不可以?是谁筑起了误解的高墙?又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一直把他们视为野蛮人,有可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唯一的结果是裂痕和怨恨加深。
【点击阅读全文】
2008年3月15日
春节后就陷入了无比的繁忙,读书几乎停了下来,于是整个二月只读完了5本书,比一月读的少了一半。
这五本书分别是:、《迷失鼓浪屿》、《体验营销:触摸人性的需要》、《体验营销》、《喷嚏营销》。

...
2008年3月2日

【趣味图片】集体头痛(图片来自互联网)
最近开始恢复了运动,这两个星期,去打了一场羽毛球、踢了两次球。加入了不同的运动组织,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周可以打两次羽毛球、踢两次球。希望至少能保持羽毛球和足球每周各一次的运动。一旦开始运动,肌肉和关节开始拉伸和承受压力,每天早上起来做十来分钟的瑜伽伸展动作就能明显地感觉到身体被拉伸的舒适。回到广州后,远离了长期出差的生活,相对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身体的感觉好多了。半年没怎么运动,恢复踢球和羽毛球,第一次的时候感觉肌肉僵硬,但第二次就好多了。继续保持运动,和每天早上的瑜伽。
Tags:
2008年2月11日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1月份共读了十本书,
上回已谈及了五本,这回继续谈剩下的五本。分别是:
、、、、。
前面三本都跟英国有关系,皆因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对相关话题更感兴趣,而回来后现在读更多关于英国的书是为了能让自己对那个国度和自己当时的体验有更深入的理解。就如我第一次去西藏前,对西藏的理解很浅,停留在别人的文字里。在那里旅行了四十天回来后,一下子有很多很强的感受,但在这些感受渐渐平淡的时候,再看了更多的关于西藏的书,这种结合曾经历过的体验的“反刍”,那段经历对自己所带来的影响是越发深远的。西藏所给我的一切是需要我一生去消化的,英国也如是。
Tags:
2008年2月9日

,这是一本关于BBC的书。
当我06年初离开英国前,我的一位老师邀请我和另两位中国学生参加她家的圣诞家宴,席间谈起对英国的感受,我说我喜欢上英国了。老师的丈夫接着问我:那你最喜欢英国的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媒体。英国所拥有的BBC、FT(金融时报)、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等等都是极具全球视野和公信力的媒体。BBC当然是其中第一位的。
Tags:
2008年2月7日

鼠年到!新春到!衷心恭祝各位朋友新春大吉!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做生意的财源滚滚、当官的平步青云、工作的事业有成、读书的学业进步、炒股的牛气冲天、有情人终成眷属。。。总之大家都心想事成!
Tags:
2008年2月5日

警察接过人群中传出来的不舒服的婴儿。南方都市报记者 刘可 摄
很少在自己的博客全文转贴文章,这一次忍不住了,转贴这一篇在天涯论坛的广州火车站志愿者的实录,以及相关的跟贴。
向所有面对这次天灾做出努力和贡献的人们致敬!
Tags:
2008年2月3日
2008年的第一个月一共读了10本书,按这样的速度今年读100本书的目标应该不太难实现。
其中最值得推荐的当然是丘彦明的

Tags:
2008年1月29日

广州最近这一周很冷,天寒地冻,我在家里都冷的要穿上羽绒衣,更何况在广州火车站冒着寒风冷雨彻夜等待的人们?
请看
广州电视新闻频道G4的报道:
Tags:
2008年1月21日

这个标题来自于FT中文网专栏作者许知远的一篇文章:,刚刚看完很是感叹,忍不住上来博客推荐一番,上图是许知远的照片。
这篇文章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张斌事件说起,进而从胡紫微的“受害者”心态,引出我们国家不正也“深深地被一种受害者情结所困吗”?我节选了部分片段如下:
Tags:
2008年1月14日
用一个程序统计了一下自己2007年在豆瓣上标识读过的书,统计完吓了一跳,怎么有114本书那么多!仔细看看,原来有不少是以前看过的,2007年期间补登到豆瓣上的而已,减去这29本,居然还是看了85本。
具体的书目在这里:
(我的博客居然不认识这个程序生成的代码,只好发在space里了)
Tags:
2007年12月9日
说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忙的12月,是因为有不少工作任务,也是为了表达我此刻心里的压力,并未真正去一年一年的考证。目前手头有三个项目在收尾,还在做一个项目的建议书。
正在武汉的酒店里,再过几个小时飞北京。这个月很忙,本来想留在武汉过周末,加班,让下周的压力不要太大。不过愿望是美好的,但实际上的成效不大。为了准备上周四、周五的两场演讲,连续一周的高效率工作,状态不错,误以为这种状态能延续到这个周末,事实又一次证明了精力管理的重要,还是要有张有弛。
Tags:
2007年11月10日
被依然点名,回答问题。
1. 有没有想过如果以后结婚对象不是现在的恋人,会是啥感觉?
我结婚了。
结婚前,如果想到没有结果,会很难过。
Tags:
2007年10月9日
文章已隐藏,请先登录
Tags:
2007年10月4日

NHK纪录片:《摇曳的童心:中国浪潮下的缅甸寺塾生》
昂屯和吴南标是两个出身穷苦家庭的缅甸少年,他俩就读于寺庙依靠香火钱维持的免费学校。正是大量的这些寺塾使缅甸这个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的国民识字率非常高。这个纪录片正是通过这两个少年的故事来折射缅甸社会的现状。
Tags:
2007年9月29日
第一次听到《川べりの家》这首歌是在NHK系列纪录片“72小时纪实”里,这个纪录片选取某个特定地点连续拍摄72小时,再浓缩成30分钟的纪录片。取一个社会角落日常生活的断面,感受每一个瞬间的珍贵。在拥挤的人群中,旋律响起,让我很是触动:
人越长大
越容易掉眼泪
是因为一直相信一个人可以活下去
Tags:
2007年9月28日

《》的封面上印着几个浅颜色的字“现代瑜伽圣经”,作为初入门的一个瑜伽学习者,我深以为然。这是一本被称为瑜伽史上的经典名著,被翻译成19种文字出版,把瑜伽向全球全面介绍瑜伽的练习方法,作者艾扬格更是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美国时代周刊,2004)
除了图文并茂的讲解,最让我喜欢的有两点:
Tags:
2007年9月27日
心情不太好。
清晨醒来的时候,才感觉到腰酸背痛。昨晚去踢球,热身不够就上场了,期间小腿还稍稍地抽了会筋,进了不少球但感觉状态不是太好,主要还是体力问题,力不从心。有一段时间没有踢球了,躺在床上想了很久也想不起来上一次踢球是在北京还是上海,估计是三周前的事情了。自从上周回广州后,只去打了两次羽毛球,就没有了运动。
昨晚我和肖军俩人光着膀子各自殿着自己隆起的肚子在足球场边歇气时,感叹着时光飞逝,身体已不复当年。这帮兄弟在一起踢了6、7年的球了,我和肖等人从二十多岁踢到现在三十多岁,期间不断的加入新力军,也有人渐渐隐退。现在他们还保持着一周两踢,周三晚和周日下午,而我在北京上海四处找机会踢球。
Tags:
2007年9月22日
今年7月借去伦敦开会的机会,杀回苏格兰与好友们过周末。苏格兰著名华人劲量王阳光小妞为此安排了一个连续奋战30余小时的日程安排,我下午一下了火车就被接去晚饭腐败,然后驱车往数十公里外的海边小镇参加苏格兰舞会,晚上一点半结束后驱车返回格拉斯哥,洗澡、宵夜、聊天后凌晨四点十数人又出发,前往苏格兰西海岸小城欧本Oban,赶早上7点的渡轮出海往冒尔岛Isle of Mull,然后爬海拔966米的摩尔山Ben More,下山后驱车一小时到渡口坐船出海看火山遗址地貌,回来后再驱车一小时到另一个渡口坐渡轮回到Oben,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后再慢慢开车回格拉斯哥。
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冒尔岛一天的照片,我的相机没电了,大部分引用了其他朋友的照片,主要是老廖、冬冬等人拍的,混淆了不知道是谁拍的,就不一一注明了,原作者不要打我,哈哈。

Tags:
2007年9月20日
客居上海做项目,用脑较多,累了去按摩是很好的放松和休息。我住的酒店对面有一家开张不久的按摩会所,比较正规,没有藏污纳垢,按摩手法也不错,于是成为常客。
常给我按摩的是一个叫小丽(化名)的小姑娘,老家是安徽的。第一次她问我要按摩多久,疲惫的我说一两个小时都无所谓,她说按摩是第一个小时最解乏,一个小时就差不多了。这样不想着办法拖时间而坦率的按摩师我还很少见。后来发现小丽的性格就是这样直肠直肚、心里藏不住话的,这样的性格没有隔夜仇,整天乐呵呵的。有两次她不在,我也试了别的技师,还是她的手法比较好,很少偷工减料,于是每次都找她做。
Tags:
2007年9月19日

今天在Youtube上看到了一段很让人触动的视频,一位父亲,带着他脑瘫的儿子,完成游泳、自行车、跑步的铁人三项,以及获得大学学位。
难忘的画面一:
Tags:
2007年8月24日
这次在伦敦住在著名金融城Canary Wharf附近的朋友家,话说这天晚上Gordon开车送我回家,快到我住的地方了,这时抵达一个环岛,猛一下看到无数红绿灯在闪动变幻,原来是一个四面八方、上上下下、参次不齐的装满了红绿灯的柱子,我一下傻了,天啊,到底看哪一个红绿灯啊?

Tags:
2007年8月21日
最近项目接近尾声,忙于写最终报告,没有空写博客,发一张上月底在苏格兰和朋友们爬山前的集体照,看到大家可爱的面庞就能想起那些快乐的时光。更多的照片和文字等项目结束后再陆续发上来吧。

可能是分辨率的缘故,
请点击图片放大看
Tags:
2007年8月9日
(注:栖息谷家园之星的活动,找我做了,把内容转帖过来。)
栖息访谈第二期: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访地平线
Tags:
2007年8月3日
下雨,上海的出租车就很难打,我曾经下班时间在雨中等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打上车。今天,这个周五雨中的傍晚,看来要面对同样的困境了。为了错过晚高峰,和两位同事去饭馆吃了饭出来,雨还是稀稀拉拉地下个不停,路边依然有不少人等待打车,而路面一辆空出租车都没有。
等了十数分钟,决定去对面的车站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公共汽车,我没有带伞,任由雨点散落,虽然不大,却也不小。看了站牌,找到有两路车好像经过酒店不远处,才发现上海的公交车站不像广州大多都有挡雨的候车亭,可能雨水不如广州多吧。于是继续淋着雨等车。这条路是繁华的商业区,等车的人不少,像我这样没打伞的倒没有。
过了一会,向着远方翘首盼望的我发现雨还在下,却不再散落在我身,抬头一看,有一把藏青色的伞不知何时悄然出现在我的头顶,一个陌生的漂亮女孩撑着它站在我侧后。我马上反应过来,这是一位好心的女孩,心中一阵暖意,忙连声道谢。女孩笑道不客气,问我坐什么车,我笨嘴笨舌地解释打车未遂,也不知道刚才看到的那两路车能不能把我送回酒店附近。正说着,有公交车入站,女孩说她的车到了,我连忙侧身让路说没关系你快上车吧,我的应该很快也来的了。女孩经过我身边时,我想着人家就这么走了,我受人恩惠无以以报,又不能以身相许,只好连声道谢,并说道你就如仙女般的好心肠。希望能给这位美丽善良的女孩带来好心情。
Tags:
2007年7月30日
给大家报平安,我下午2点多顺利在北京降落,坐上出租车驶出机场时,北京的天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电台报道,有3百多个飞往北京的航班备降天津或者返航。
就如这次来格拉斯哥,一路时间紧紧的,但最后都有惊无险。
谢谢这次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每一位朋友,是你们让我在苏格兰的时光和回忆总是那么美好和充满了欢乐。
Tags:
2007年7月27日
转眼来到伦敦第六天了,明早离开,出发往苏格兰。记不清这次是第五还是第六次来伦敦,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迷人的包罗万象的大都市让我越来越着迷了。这一次来参加MCM电信年会,和新朋旧友相聚,在伦敦游荡,收获颇丰。值的记下的事情、感受很多,但在我有时间长篇大论写下来之前(很可能没空写了),先记下几句流水帐吧,给自己以后回忆或详细写留下些线索也好。
第一天,晚上顺利抵达小于家落脚,第一次见面,很是投缘,把酒言欢。
第二天,剑桥会友,带我游览剑桥名胜,旁诉剑桥典故,并间中探讨产业融合,真是游玩与专业讨论两不误,呵呵。
Tags:
2007年7月22日
经过11小时的长途飞行,抵达伦敦,顺利在朋友家落脚,在Canary Wharf附近的泰晤士河边,16楼,视野开阔,无敌江景。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可以看到地平线,真好。
没想到伦敦这么凉,飞机降落的时候说是16度,晚上和朋友在阳台上,手把苏格兰威士忌,遥望伦敦夜景聊天的时候,凉风吹过,身穿单衣的我不胜凉意,连忙进屋添衣。记得去年7月来伦敦的时候还是很热,今年就冷成这样,据说格拉斯哥的最低温度是9度。我的短袖衣带多了,除了衬衫,只带了一件长袖T恤。还好带了冲锋衣外套,问题不大。
昨晚睡的还好,伦敦时间6点钟就醒了,此时是北京时间下午1点,为了倒时差让自己继续入睡,直到9点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Tags:
2007年7月18日
大家还记得流浪歌手Penny吗?今天又收到了他的来信,他在欧洲已经两年了。不知道Penny的朋友可以先看这几篇文章:
关于Penny:
《生活可以这样——记在巴塞罗那偶遇的一个香港人》《流浪歌手Penny的近况》
Tags:
2007年7月10日
被胡涂点名了,参加这个“分享我的RSS订阅”的游戏。
游戏要求:
1.为保障RSS的针对性,请简要注明您的行业和专业;
Tags:
2007年7月7日
上海的项目马上进入第四周,告一阶段。压力很大,但压力是能量的源泉。
前晚和穿着一身橙色的蓝一起吃饭,她正计划在上海买房子。
“疯了!5月份上海房价涨了20%,6月份又涨了30%!”
“我看上的房子都要3万以上!”
Tags:
2007年6月4日

五四纪念碑(位于北京五四大街,图片转帖自互联网)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Tags:
2007年6月2日
北京不愧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各种文化活动数不胜数。今天如期收到elvita威发来的《elvita威的生活便签第二十期6月上》,汇集了北京6月上半月的各种文化活动介绍。转帖给大家看看,也可下载word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全文如下:
中国美术馆皮影戏演出
Tags:
2007年5月27日
摘要:春去夏来,正是樱桃上市的好时节,昨天和朋友们去京郊的凤凰岭果园采摘樱桃,只见热情如火的烈日下,樱桃林间果红人欢,京漂八仙上窜下跳左右逢源,吃进去的是美味樱桃吐出来的是妙语连珠,当然还有樱桃核,呵呵。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