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要参加明年2月28日的(也可能是1月初的,待定),跑全程。因为:
1、06年机缘巧合,参加了厦门马拉松的10公里跑,感觉好玩且不过瘾,有了再跑一次的心愿。但又觉得跑全程42公里太难,所以打算找合适的机会跑一次半程马拉松。
2、今年参加深圳磨坊的百公里徒步,走了50公里。花了9个小时左右,这次走得比较过瘾,同时让我对于跑42公里没有了心理障碍。于是决定考虑是否选择跑一次全程马拉松。
3、看了村上春树的《》,很受触动。作为一个作家,他33岁开始跑步,每年跑一次马拉松,50余岁还参加铁人三项。他在写希腊马拉松和百公里的两段我最喜欢,跑步是独处和内省的哲学。
4、跑步跟徒步一样,都是很有魅力的,看起来很简单:走路和跑步谁不会?但一步一步坚持下去就会有不同寻常的体验和成就,这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威力。我希望我能完成这件很多普通人能做但一直没有坚持下来的事情:跑全程马拉松。
决定了要做这件事情,我做了若干准备:
1、上网查各种跑步资料和业务选手的马拉松训练计划
2、找蒲子——我所认识的跑马拉松常客——请教,她指出了我跑步姿势的问题,同时带我们去nike专卖店用她的员工卡以员工优惠价买到了一双跑步鞋、袜子和衣服,她还托同事顺便帮我从美国带专门的短裤。可惜牙齿跟马拉松没啥关系,否则我会武装到牙齿的。作为一个新手,哦,不对,是准备跑马拉松的新脚。在装备上多花点功夫,能让自己跑得更安心,同时也给了自己压力,不跑不行了,因为做了这么多准备和花了这么多初装费,能不跑吗?
在一个白云飘飘的良辰吉日,也就是前天,我终于开始跑步训练了,今天是第二次跑,以下是刚跑回来之后的零散记录:
1、小结:今天跑了6公里,耗时约40分钟。其中第一个1.5公里,花了9分钟;第二个:11分钟;第三个:10分钟;第四个:10分钟。另外走了约4公里,跑前1公里,跑后3公里。
2、出发前在家里,做了下身体的拉伸作为热身,都是平时喜欢的瑜伽动作。
3、从家里出发,往江边走去,花了8分钟左右走了约1公里,然后开始跑,沿着滨江直到中大北门。这段距离约1.5公里。
4、中大中区草坪,从北门出发一直往南跑到小礼堂,继续沿着草坪掉头往北跑到北门,我用GPS测过,这一大圈刚好是1.5公里。环境很好,路两旁大部分都是有点年纪的细叶榕,中间是草坪。中大的这个校园当年是美国教会大学岭南大学所建,不知这是否是美国大学的风格。总之,这是中大我从小最喜欢的地方,在这跑步,虽是绕圈,也不生厌。
5、这是一个狭长的大圈,从北到南有3/4是缓坡而上,从南到北则是缓坡而下。据说香港马拉松的路线上下坡较多,这个的跑步路线也许正是很好的让我开始适应上下坡。不过上下坡的跑速不匀速倒是个问题,还要请教一下有经验的跑友才行。
6、今天是正式开始为跑全程马拉松的第二次训练,前天也是同样的路线跑了一次,6公里耗时约45分钟,今天的速度略有提高,是因为每1.5公里我都看一下时间。后两次我都给自己设定了10分钟跑完1.5公里的目标,有了目标感还是有所促进。
7、跑完后,走了约3公里回家,差不多半个小时时间。半路买一瓶脉动喝之。
8、为了我的iPhone,我专门买了一只iPhone的臂套,可以在跑步的时候带着iPhone,除了听音乐,更重要的是可以用iPhone的跑步软件,利用GPS记录每次跑步的轨迹、速度等数据。没想到把iPhone装入臂套后识别不到GPS卫星的信号。拔出来就马上能搜到信号,让我很是无奈,只能当iPod用了。
9、跑的时间长了,觉得iPhone挂在臂上还是挺重的,在考虑是否真的挂着这个砖头跑40多公里。
10、今天跑到5公里处时,正在爬坡,虽然不算很累,但感觉腰酸背痛,有点极点的感觉。心想这才5公里,我就这样了,42公里多是多么的遥远啊。不过为了能跑这42公里的训练才开始,坚持3、4个月后,我就能做到现在做不到的事情,想到这里我傻笑起来,抬腿加速跑完最后的一公里。
11、汗水是个问题,当头顶的汗水往下流,并偶然不小心流到我眼睛里时,被咸水泡着,眼睛很不舒服。我带了一个小手绢,边跑边擦干眼睛附近的汗水。但我带着眼镜,所以每次擦都要摘眼镜。在跑动中做这一系列的动作也很是不便。我是不是应该去买个毛巾头圈(是不是叫这个名字?呵呵)
最近,我开始用以上这样的数字体写作。主要是因为这样写起来不用考虑太多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想到一句写一句,把各种零散的念头、想法等及时地记录下来。
延伸阅读:
2009年9月7日 于愉景14楼
2010年1月11日补记:我已在此文发布后4个月完成了全程马拉松,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