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香港,我完成了第一次铁人三项比赛,奥运标准距离,游泳1500米、骑车40公里、最后跑10公里。总时间3小时11分,成绩不算理想,但毕竟是第一次,完赛即实现了自己的最低目标,未来的路还长,提高的空间还很大,呵呵。
成绩:3小时11分21秒,其中:
游泳:40分20秒;游泳-自行车换项:8分34秒
自行车:79分29秒;自行车-跑步换项:5分21秒
跑步:57分39秒
分享一些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比赛气氛。
赛前在换项区
我很喜欢印在手臂和小腿上的比赛号码,很有感觉,因为只有铁三赛才如此
自行车就是这样按自己的比赛号码放在换项区制定的位置,游泳上岸后跑来这里取车、换骑行鞋,完成自行车项目后再来这里放车、换跑鞋。
在起点下水前
选手们奋勇游泳中,按年龄组每隔20分钟出发一批
后面那个是我
完赛后获得奖牌
每一个完赛者都是胜利者
阿颢冲线完赛一瞬
赛后合影
一起从广州来参赛的Rosemary获得所在年龄组第4名,获得奖杯一枚,我们一起为她感到骄傲。我和阿颢从对铁三一无所知到顺利完成第一次铁三赛,Rosemary给了我们最多的帮助和指导!
几点感想:
1、赛前训练和准备是成绩的基础
这次的比赛由于赛前投入训练和准备的时间不足,所以是抱着积累经验完赛的目标来的。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除却天气与意外等客观因素,比赛成绩基本取决于赛前训练和准备的水平。
在这次比赛的过程中就能深刻的理解到,赛前训练的每一颗汗水都不会白费的,而训练不够比赛时自然也马上有反映。
在游泳自行车和跑步三项中,我本来最弱的是游泳,最强的是跑步,但游泳40分钟完成超出原预计45分钟的目标,而跑步反而完全失准,预计50分钟内完成,最终57分多才完成。整个跑步的过程感觉体力跟不上,无法提速,最根本原因是之前训练的强度不够导致后劲不足,单独跑步没问题,游泳和自行车后再跑10公里就后继无力。第二个原因是连项训练不足,很少骑车后再练跑步,只模拟过一次三项连练,身体和肌肉还不适应连续三项的耐力比赛。
2、耐力赛营养补充很重要
我对比赛过程的营养补充重视度不够,游泳上岸后没有马上吃一个能量棒,补充能量与电解质,而只喝了几口宝矿力。骑车至17公里处时右大腿后侧出现抽筋症状,连忙减速靠边下车做拉伸,把随身带着的能量棒吃了,才得以缓解。但其后骑车一直不敢发力,担心再次抽筋,影响了自行车阶段的成绩。
3、铁三和马拉松很不一样,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
虽然标准距离铁三的运动量比全程马拉松要低,但训练投入的时间要远大于马拉松。备战马拉松,只要有合理的训练计划,在3个月里保持每周4次跑步,很多人都可以在不太难受的情况下完成全程马拉松。每周4天,每次平均2-2.5小时的时间,一般来说对生活其他部分的影响还不算太大的。
但铁三毕竟是三项运动都要投入训练,如果每项运动每周训练2-3次,减去1-2天休息时间,每周也要保持相当大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才能获得提高。而且就我自己的感觉来说,在我这个初学者的水平阶段,游泳和自行车的水平提高比跑步要难很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训练和学习技巧。同时游泳和自行车对场地的要求,很难像跑步那样在家附近就能训练,使得时间投入更大。因此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要玩铁三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我也是在9月份发现无法协调运动和生活其他部分的时间,只好调低运动在我生活中的优先级,减少了运动时间和次数。体验过,我才理解了村上春树说为何基本只参加标铁,而不参加70.3(游泳1.9公里、自行车90公里、跑21.1公里)和大铁(游泳3.8公里、自行车180公里、跑42.2公里),是因为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训练。可投入的时间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毕竟生活还是有很多其他的部分。
在最初,我曾经梦想过去夏威夷参加Kona大铁赛,如果不惜代价去努力我相信我能有机会做到,但目前更务实的想法是先利用现有可用的时间尽量多练逐步打好每项运动的基本功,明年或后年参加一次70.3再说吧。我会把这个梦放在心里的。
当我越来越理解到这个梦想实现的难度和代价,就对那些完成大铁乃至Kona大铁的铁人们更发自内心的尊敬。
感谢Rose赛前一天带我们走访了几家香港的铁三店和自行车店,其中我们在Kent的店里看到了他参加今年Kona铁人赛的完赛牌:
Kent参加各项铁人赛的完赛牌与号码布
Kent在今年的Kone铁人赛中,这个战车价值十数万元,呵呵,所以说铁三不仅杀时间,还烧钱。身披的是定做的香港版K-Swiss铁三连体服。Kent说可以帮我们联系定做一个中国版的!
Rosemary带着Kona完赛牌在Kent的店里,背后的墙上都是K-swiss的铁三跑鞋。
阿颢和Kent的战车合影,回来后睡觉都在流口水。。。
2010年11月6日 于广州
延伸阅读: